美国航天局与硅谷企业“太空制造”签署合约,雇用后者设计建造一款适合在太空使用的3D打印机。太空3D打印机不比鞋盒大,预计将打印出国际空间站大约三成的备用配件以及一系列工具。
看过《侏罗纪公园》的人,都不会对基因创造物种的技术感到陌生,从而也就不会对现实与历史、未来的距离感到困惑,从而也就更容易理解:幻想中的未来和逝去的历史其实离我们都并不遥远。尽管《侏罗纪公园》拍摄于十几年之前,但今天的生物技术并没有进化到如《侏罗纪公园》所描绘的先进程度。不过,在工作领域,3D打印技术却已经能够实现对数据基因的转化了。
数据基因的转化过程
今年5月,一名25岁的德克萨斯州学生科迪·威尔森发明了一款塑料手枪,他将设计文件放到互联网上,两周内获得的下载次数超过10万次。利用这个文件,再配以一台3D打印机,任何人都可以“打印”出一把塑料手枪,不仅可以实际发射杀人,还可以通过金属探测器的检查。美国安全部门对此迅速做出了反应,并且责令此人从网站上删除了文件。
但是,事情似乎为时已晚,澳大利亚警方进行了试验。他们只用了27小时就完成了所有零部件的制作,花了1分钟完成手枪的组装。然后,他们将子弹射入了一块明胶。英国《每日邮报》记者们则成功“打印”并组装出一支这样的手枪,并通过了金属探测器的检查,带上了欧洲之星火车。
美国人利普森和库曼,在他们被引入到国内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中,为我们详尽地描述了影响上述事件的3D打印技术。根据我们的研究,尽管国内相关图书中,无论是利普森和库曼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还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著的《3D打印 打印未来》,还是国内IT人所著的《3D打印:改变世界的新机遇新浪潮》,内容集中在3D打印的概念和技术原理介绍上。类似于《爱上3D打印机》、《三维打印技术》这样偏重实际操作类的图书还只能是居于从属地位。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3D打印类图书的实用价值。美国航天局今年早些时候与硅谷企业“太空制造”签署合约,雇用后者设计建造一款适合在太空使用的3D打印机。太空3D打印机的大小不比鞋盒大,全部由金属外壳包裹,使用者可通过前方的玻璃层一窥它的“真容”。这款打印机预计将打印出国际空间站大约三成的备用配件以及一系列工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就算在一些高规格的核心应用上,3D打印已经渗透了进来。
利普森和库曼所著《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人们大声疾呼:3D打印将让传统制造瞬间过时,规模经济的铁律从此被打破。
从3D打印的经济价值看3D打印类图书的潜在价值
关于3D打印的经济价值,我们可以从两个事件中得以窥视。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建筑设计师迈克尔·汉斯梅耶尔和本杰明·迪伦伯格日前宣布他们完成了全球首个3D打印房屋的创作,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构造最为复杂的建筑。这间高3.2米,大小16平米的屋子一共使用了11吨砂岩通过3D打印而成。整体上看,屋子沿用了巴洛克式的设计风格,不过里面布满了无数不可思议的纹路和抛光突起,细节展现方面不仅让人赞叹不已。由此我们可以想见3D打印到目前为止的精细程度。
而在中国国内,在花费五十多万重金引进3D打印机之后,尽管使用者承认3D打印机最普遍的材料是塑料材质的打印原材料,但其材质对强度和硬度的要求还远远达不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但是因为在3D打印方面,在输入3D影像和制作程序之后,如此精细复杂的小配件就能一次成型,而且不会浪费一点材料;所以使用者还是认为3D打印机肯定能在很多方面替代原来手工打磨制作样品的多道工序。所以3D打印机将首先成为模具行业的终结者。
美国的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注定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而3D打印技术注定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石之一。
这样,3D打印技术实际上只要真正和制造业相融合,它的爆发点就来到了。相应地,3D打印类图书的黄金期也就到了。而要把握这个黄金期,出版机构需要做的功课,就一定要在这个爆发期到来之前完成。到时,表象层面上的3D打印,其竞争核心也将转移到软件层面的竞争。届时,如果能创作出跟传统制造业改造与提升相结合的软件开发技术类图书,即会成为3D打印类图书爆发的急先锋。而在数据基因面前,未来和历史都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