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年伊始,注定是广大“临时工”群体最不平静的时期。
继“广铁”解聘“临时工”事件后,没过几天,独处一角的神秘烟草行业,也几乎同时向“临时工”亮出了残忍的屠刀。
这次的主角是云南中烟公司,2013年年末,云南中烟公司对省内两家大型烟草工业企业的部分部门进行了整合,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对于云南中烟公司旗下红塔集团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临时工”,云南中烟公司高层几乎想都没想就下了决定,对全国各地区的劳务派遣人员予以解聘,对于本次云南中烟的突然决定,下岗职工们傻了眼。
这里不得不说段历史,红塔集团是中国烟草行业的一面旗帜,旗下“玉溪“、”红塔山“、”红梅“、”阿诗玛”可谓家喻户晓,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红塔集团的产品风靡全国。但在90年代末,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红塔集团的产品在全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滞销,销量一落千丈,整个企业甚至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企业更换领导班子以后,做了一系列的 战略调整,很多原本在工厂车间的员工都被派到全国各地跑业务、做营销,但由于人力资源有限,红塔集团在全国各地使用了为数不少的本土员工,每个省基本上3-10名,像四川、山东等大省,人员更多。一开始这些人员是与红塔集团各省办事机构签订的用工合同,08年以后,启用劳务派遣制度,就这样,这些分布全国的“临时工”与“正式工”一起,力挽狂澜,红塔集团自新世纪开始,产销量年年攀升,重新夺回了中国烟草界的王者宝座。
2013年,云南中烟公司对旗下红塔集团以及红云红河集团的部分部门进行了整合,人事方面,2013年12月24日,云南中烟公司党组会议决定,不再对原红塔集团的全国各省劳务派遣人员续约,责令各省区经理通知各省相关人员并处理好他们的情绪。就这样,全国各地的红塔“临时工“在圣诞节当日接到了解聘大礼。与”广铁“解聘事件相比,云南中烟公司的解聘决定一样突然,不同的是,”广铁“的劳务派遣人员比较集中,而云南中烟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分布全国各地,在事件的影响力上不如”广铁“,但相关消息称,红塔集团的各地劳务派遣人员正在积极联系,建立了维权主题的QQ群,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解聘事件的不满。
红塔集团营销中心的何经理说,早先他也在外面跑过业务做过营销,对于这部分派遣人员,他深有感触,他说很多人都是他招进来的,有些人为红塔贡献了15年,伴随红塔走出困境,他们一般都是在市场的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的,与正式人员做同样的工作,待遇比红塔集团本部人员差的太多,薪资待遇一般只有正式工的1/8,这次解聘,如果上级主管部门不给出相应合理的处理方式,人员闹情绪,纵使于法不通,但于理也值得理解。
新疆的派遣人员的张先生说,他是2009年进红塔的,在红塔已经有4个年头了,几乎见证了红塔由衰落到重新繁荣的整个过程,进红塔的时候自己24岁,今年28了,把整个青春贡献给这个企业,而现在这个企业说不要自己就不要了,企业也不管别人的死活,非常残忍。
内蒙古的派遣人员柴女士说,她在红塔工作了10年,当年大学一毕业就被红塔集团“山高人为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所吸引,所以一直很忠诚的在红塔,而现在红塔这样对自己,从情感上接受不了,也感觉人格受到了侮辱。
河南的派遣人员郑小姐说,她在红塔工作4年,时间不算很长,自己也不象其他同事那样,自己还很年轻,重新去找份工作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但就事论事,云南中烟公司的这个决定,颇有领导者玩弄权术的感觉,说解聘就解聘,一点都不尊重人,他们烟草钱那么多,平时花钱跟扔废纸一样,但就解聘的补偿问题上,给在这工作了那么多年的人的补偿金几乎是侮辱性的。
山西的派遣人员陈先生说,他在红塔工作11年,在最初的几年,正值红塔最困难的时期,在与烟草公司衔接计划的过程中,经常不得已喝业务酒,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这些年,落得个严重的脂肪肝,为红塔拼,却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他绝不妥协。
目前,红塔集团各地派遣人员已建立QQ群,每天都在讨论,他们表示,虽然云南中烟公司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请了大量的法律专家来规避风险,用法律作为工具使自己的残忍行为合法化,但他们相信法律是维护人正当权益的,不应该是摧毁道义的工具,他们会抗议到底,不得已会通过上访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会揭露烟草违规腐败等问题,以极端化的手段来表达来自弱势群体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