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反映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前国外就有多项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和低收入人群更容易受到冠心病的困扰。这主要是和他们享有卫生保健资源的机会少,生活环境较差,长期承受生活压力,吸烟、缺乏运动,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西方国家的低收入人群饮食中高热量的“垃圾食品”比例很高,几十年来一直如此,这种饮食结构,再加上缺乏运动,都会助长心血管病的发生,且不利于其恢复。而在我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饮食习惯也走上了西方国家的“老路”,这对健康显然是不利的。
  
  
  尽管无论收入状况如何、受教育程度高低、IQ值是多少,人们都可能成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但其结局却可能有所不同。周玉杰教授说,“在临床上,我们能看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即使患上了冠心病,他们在和医生充分沟通后,了解到自身不良生活方式等问题后,能把医生开出的药物、运动、饮食等各种处方更坚决地执行下去。”实际上,明确对健康的追求后,谁有更强的自制力,谁就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遗传倾向无法改变,但生活方式可以做到更合理。当面对压力时,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找出方法去释放自己,对健康知识的准确掌握也是他们患冠心病较少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现象是,在国外,主动休假、抽时间去做运动的往往是高收入人群,这正反映出拥有良好的经济状况会使人们对生活的规划更加合理。
  
  
  虽然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很难发生彻底变化,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的改进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社会与公共健康科学中心的大卫?巴蒂博士认为,简化公众健康教育信息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举例说,食物中不同类型的脂肪对冠心病作用有别,然而究竟哪种脂肪对人体有益,常常让人挠头。此时,医生就可以把它们命名为“好”和“坏”的脂肪,患者一下子就能记住了。
  
  

http://m.lifang521.com/tag/8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