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有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据路透估计,随着国内流动性趋紧,融资成本升高,出售资产和收购兼并将可能成为更多企业避免违约的选择。
此前,标普曾估计,今后两年里,中国非金融机构的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此后规模还会超过美国和欧元区之和。到2014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持债规模将为13.8万亿美元,美国为13.7万亿美元。
中国企业债的增速也是前所未有。汤森路透在对945家大、中型上市公司的研究显示,这些公司的债务从2008年12月到2013年9月暴涨了160%,从1.82万亿元增加至4.74万亿元。
路透援引分析师评论称,在中国杠杆率较高的机械、造船、地产、建材和钢铁等行业,借新债还旧债、出售资产和兼并成了企业应对可能违约的惯用方式,所以近期内中国出现信贷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比如2012年地产业资金链吃紧时,绿城就将旗下9个项目50%的股权出售给融创,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年初,发改委表示2014年是企业债券偿债高峰,预计将有1000亿元城投债券到期兑付。将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以低成本债务置换高成本债务,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融资成本。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
不过,随着美联储缩减QE,热钱开始逐步离开中国,国内流动性日渐紧张。企业融资成本逐渐升高,这也增加了企业借新债还旧债的难度。出售资产和兼并可能将成为更多企业避免违约的选择。
路透数据显示,中国电力和建材企业是所有公司中杠杆最高的,截至去年9月底,这两个行业的债务均是股权的两倍。
标普董事总经理Christopher Lee表示,中国的企业债膨胀的主要推动力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推出的4万亿刺激政策。由于融资成本极低,许多公司将资金扎堆投入高度竞争和低回报的项目。如今这些项目经营不善,很难盈利。
虽然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杠杆率开始下降,但真正要控制住贷款规模却非常困难。路透援引美林分析师David Cui的评论称:“这个怪物成长得太快,如今已经很难控制住。”
中国的企业债在过去基本上可以看做纯粹的利率型产品,但如今已经开始为风险定价。AA和AAA评级的五年期企业债的票面息差已经在两个月内翻了一番。
上个月,AA评级的宁夏宝塔石化集团发行的8亿元五年期债券与AAA评级的北京北奥集团融资35亿元的五年期债券之间票面息差已经达到242个基点,而该息差在去年年底仅为132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