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的银行信贷直追去年同期。记者日前了解到,截至上周五,国内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接近1.6万亿元。不过,经济学家认为,这主要是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博弈的结果,1月份的信贷高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考虑到已经动用了准备金工具,信贷控制的重点也重回行政手段,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按照全年7.5万亿的贷款控制规模计算,今年信贷的季度投放很可能重复2009年“5∶3∶1∶1”的节奏。不过,由于银行可能在上半年即用完全年信贷额度,这或许将倒逼监管部门放松信贷限额。有专家认为,由于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对信贷已经形成巨大的惯性需求,以及可能的经济回升减速和资产价格回落,中国或将于四季度停止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
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这一创纪录的信贷规模保证了去年“保八”任务的完成,但也加剧了各界的通胀预期,以及对资产泡沫、对信贷质量的担忧。故此,去年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开始适度微调,市场的紧缩预期也逐渐增大。业界认为,正是这种紧缩预期促使商业银行在年初尽早放贷。
新年首周全国新增贷款即高达6000亿元。这一报复式反弹也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9日监管部门即对各个主要机构监管谈话。12日,央行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对工行、光大、中信实施了差别准备金政策。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召开会议,此前有媒体援引这次会议的文件称,日前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期限暂定三个月,如无效果则继续执行。
在调控重点重回行政手段后,各大银行主动放慢了信贷节奏,一些前期放贷过快的银行甚至暂时关闭了信贷系统。据记者了解,1月份,建设银行新增贷款近1080亿元,该行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就放慢了信贷步伐;但其他三家国有大行信贷仍然旺盛,工行新增贷款达到1700多亿元;中行新增贷款1600多亿元;农行新增贷款也超过1500亿元。
不过,有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1月份的真实信贷需求并没有表现的这么旺盛。1月份的信贷其实是银行抢时间、去年底累积项目和表外贷款转回表内三方面因素推涨。就全年而言,几家大银行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计划,中行今年的贷款控制目标是6000亿元,而该行去年全年放贷高达1.2万亿;建行今年的贷款控制目标是7500亿元,该行去年全年放贷9500亿元。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银行拼命放贷一方面是为了抢时点,为后来的经营留足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和监管部门博弈的过程,如果上半年用净贷款额度,或将倒逼监管部门放开限额。
对于信贷膨胀是否引致加息,经济学家认为,加息未必是最优选择,即便加息也在年中以后,而且可能仅仅一次。这主要是因为控制信贷,数量型工具和行政手段足够。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窗口指导仍将发挥主要作用,前者将加大回笼资金的力度,后者将侧重优化信贷结构和合理安排信贷节奏。年内视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和外汇占款情况,准备金率有可能继续调高0.5至1个百分点,但大幅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观察国内央票发行利率的走势也可以看出一季度加息可能不大。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期间,央行连续两周调升了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但在上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即停止了对一年期央票和三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的拉升。分析师称,从历史经验看,一般是在央票发行利率超过可比存款利率时加息。现在央票发行利率持稳,表明加息步伐放缓,最早的加息时点可能也要到下半年美国加息后,甚至全年都可能不加息。
对于今年的货币信贷形势,经济学家认为,考虑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私人投资回暖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以及去年新开工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较大等因素,货币政策不会大幅、迅速收紧。机构也认为,今年的贷款形势也未必如预期的那么紧张。
交通银行表示,货币政策由“松”到“紧”往往是个渐进的过程。预计今年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将放缓,但贷款增长不会大幅回落,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至8万亿。
最乐观的如野村证券则认为,今年的新增贷款总额要达到9.7万亿元,才能满足新建和在建项目的贷款需求。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中国的信贷热潮不会在2009年结束,2010年至2011年投资增长率还会比较强,信贷还有可能会继续增加。如果马上收紧放贷,可能去年的项目会造成坏账、烂尾工程。(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月新增信贷或再触高位 均衡投放成调控关键词
在去年年初出现的信贷井喷格局如今似乎有所隐现。根据此前市场人士的披露,新年第一周我国银行新增信贷超过6000亿元,前两周则突破万亿元大关,尽管之后银行通过调节信贷投放节奏,新增规模有所下降,但今年一月份我国银行新增信贷继续井喷、再次触及高位已无悬念。
分析人士认为,一月份信贷增速较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预计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把握信贷节奏,信贷的均衡投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上至央行、银监会下至金融机构不断提及的关键词。
“一季度往往是全年信贷投放的高峰期,其中一月份尤甚。受今年二月份的春节长假因素影响,一月份会比二月份信贷投放得更多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一月份信贷高增主要是商业银行去年底压下来的项目积攒到今年年初所致。“另外,各商业银行摸清了监管层此前信贷监管前松后紧的规律,抓住年初的节点猛冲贷款,有抢跑的因素。”郭田勇说。
在信贷结构上,基建类中长期贷款仍会占据主要位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虽然目前最终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在贷款结构方面预计仍会以项目信贷为主体。“去年一季度是新开工项目的投放高峰,这些项目现在成为在建项目,后期的信贷肯定要跟上;受政策影响,房地产贷款增速可能较2009年11月、12月环比有所下降。”刘煜辉说。
记者从工商银行了解到,1月上中旬,该行对国家在建、续建项目信贷投放较为集中,其中基建类贷款占有相当份额。上半月出现的信贷激增苗头已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发市场对信贷是否紧缩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并未提及“紧缩”字眼,“信贷均衡投放”则成为当前信贷调控的关键词。央行和银监会今年以来就曾多次表示,将在2010年尽量保持信贷均衡,防止季节之间、月度之间异常波动。
“监管层提及的今年7.5万亿元新增贷款规模虽比去年9万多亿元有所减少,但相比前几年3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规模,仍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当前监管部门的注意力更多关注信贷投放的均衡性,具体来说,就是在投放节奏和结构上的均衡。”连平说。
央行有关人士日前也指出,当前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投放,使信贷的投放要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同时尽量引导金融机构减少新增信贷在月度、季度间的不合理波动。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之所以监管当局如此强调“信贷的均衡投放”,是因为信贷投放是否均衡,将决定2010年通胀预期与资产价格走势,并进而影响金融稳定。
去年一季度我国银行新增贷款4.6万亿元,占全年新增信贷总量的四成之多,激增的信贷一方面容易带来市场流动性偏多局面,另外,去年前高后低、突击放贷的不均衡格局,也助推了通胀预期的积聚,形成了市场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一季度货币信贷对于全年而言至关重要。一季度往往是信贷总量和节奏调控的关键,如果一季度贷款不能有所控制,全年货币信贷必然面临大起大落之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将有所削弱。(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