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听课的文盲们拿出你的钱包——从中任意抽出一张钞票——呵,不是要交给我,而是请你凝视5秒钟,然后回答一个问题:人民币发行靠什么支撑信用?把人民币搞清楚了,对中国经济才有个基本的脉络。今天第一课也就是经济逻辑的第一个链条就讲人民币。
2012年,中国M2也就是广义货币发行量突破100万亿,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货币。而当年的GDP不过51.7万亿。货币发行量/GDP接近2——也就是我们创造1元的财富就发行了2元的钞票。而同期CPI(通货膨胀指数)不到3%。为什么?看过《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也许会拿出货币蓄水池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个只是硬币的一面,而硬币的另一面就是:人民币发行靠什么支撑信用?如果把这个问题再发散一点,还可以延伸一系列的问题:人民币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人民币能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货币而其他货币(比如美元、欧元)不行?人民币还有多大的潜力?更尖锐一点:人民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崩溃?
简单回顾一下货币的历史。货币也称为一般等价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扮演货币角色的是贵重金属。后来发行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的纸币替代了金属货币,不过纸币发行一般都要以贵重金属作为信用储备,一直到20世纪中期,全世界货币发行的基础都是金本位或者银本位。
20世纪中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接着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货币纷纷与贵重金属脱钩——黄金、白银逐渐退出在货币发行中举足轻重的舞台,成为普通的商品。
为什么全世界货币都逐渐与贵重金属脱钩?原因无非有2种,第一,所谓的贵重金属除了装饰性作用外,在现代工业体系中作用并不大——也就是其本身的价值很有限;其二,也是最关键的,黄金、白银地球上储量不高,生产难度大,有限的黄金、白银储备越来越无法支撑越来越大的社会财富。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黄金国际市场的价格是300元/克,某经济体拥有1克黄金储备,那该经济体能够发行最大量的货币就是300元,如果社会财富增长到3000元的时候——也就是必须发行3000元货币才能保证流动性不出现问题,那么该经济体或者在国际市场上收购10克黄金,或者就把金价在经济体内拉到3000元/克——不管那种方法对经济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目前全世界的黄金储备不过20万吨,有兴趣的同鞋可以自己计算一下按照当前金价大致可以发行多少货币,我不用算就可以知道——全世界黄金运到中国,连目前中国货币发行量的一半都支撑不了。
货币与贵重金属脱钩后,货币的信用靠什么来支撑呢?大致是两种方式;落后国家靠资源,发达国家靠技术。一个经济体没有技术优势,你就只能拿资源来支撑货币信用,比如石油、粮食、煤炭等等——别人愿意持有你的货币唯一的理由只能是可以买到你不可再生的资源,或者是代表资源的初级加工品。很吃亏是不是?没办法,落后就得吃亏。如果一个经济体你有技术优势,你就很占便宜了,你可以用技术来支撑货币的信用,用凝结技术的商品换回大量的资源。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
最牛逼的货币是美元,美元有双重保障。支撑美元信用的不仅仅有全世界最优秀的技术,还有全世界最需要的资源——石油——牛逼的是这个石油还是别人的资源。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与石油输出组织欧佩克签定了一个协议——就是欧佩克所有的石油销售只能是用美元结算。这个协议的意义就是,欧佩克用全世界60%的石油储备为美元的信用背书!有这个协议在,哪怕美国国内经济出现问题,美元的基础都坚不可摧,至少在未来50年内都是最安全的避险货币。美国的对外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是维护这个协议作为第一原则。对未来感到悲观的同鞋就给孩子换点美刀吧。
过去20年,美国在海湾打了两场战争,央视拉来一大批所谓的专家鼓吹什么美国的目的是为什么掠夺伊拉克的石油等等。真他妈扯淡——只要欧佩克所有的石油销售是用美元结算,所有开采石油什么的都是在给美元打工——也就是美国明明都是老板了,央视非要说这个老板还想做看门人的活。事实也是如此,伊拉克变天后,在伊拉克拿到开采石油权利最多是恰恰是中石油,不过巨额投资后换回来的却是一个血汗工人的身份。
闲话少说,我们回过头来开始谈谈人民币。
人民币的前身是边币,也就是陕甘宁边区发行的货币。那时的TG很穷,根本没有黄金或者外汇储备,所以这个货币发行的信用就是最原始的粮本位。这种粮本位体系在TG对农村严密的控制下表现出惊人的潜力。3年内战,多少还有些家底的国民ZF仅仅撑了2年,财政就基本崩溃,而TG还有余力且将剩勇追穷寇,红旗插遍全中国。想想都令人唏嘘不已。说两个典型例,1947年,国民ZF以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加上将近1000万两的黄金储备——有兴趣的同鞋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这两项在40年代的购买力——准备废除法币,发行金元券。结果在投机者的阻击下,金元券很快崩溃。2年后,TG进入上海,结果也遭遇几乎同一批金融投机者的阻击,TG当然没有2年前国民ZF那样雄厚的黄金与外汇储备,但是TG却有对广阔农村强有力的动员能力,结果就是TG从农村调动了天文数字的物资:粮食、食盐、煤炭,硬生生的砸得金融投机家们倾家荡产——史称:两白一黑战争,以TG大获全胜而告终。
49年后,人民币坚定不移的执行粮本位体系。为了维护这个体系,设计了统购统销制度。所谓的统购统销制度就是农民的粮食统一由ZF收购,也统一由ZF出售,ZF成了最大的也是垄断的地主,收购多少、收购价格什么由这个地主说了算——农民没有任何发言权。这种制度促成了对农村对农民最残酷的掠夺,正是这种掠夺才使国家获得了迅速建立工业体系的启动资金,也正是这种掠夺直接导致了3年大饥荒,几千万人饿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49年后,TG一边能够打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韩战),一边又能创造几年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工业体系——被誉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奇迹”,这个“奇迹”的下面是数千万累累的白骨与冤魂。
文革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替代了统购统销制度,农民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是粮本位体系却没动摇。直到到1987年。1987年深圳拍卖出让第一块土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这一天起,中国的货币体系从粮本位逐渐向土地本位过渡。
为什么人民币要从粮本位转向土地本位?
原因很简单:有限的粮食无法支撑越来越大的社会财富,粮本位无法实现国家现代化升级。举一个最简单的数据。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不过5.89亿吨,换算成人民币不到10万亿,而同期我国货币发行量已经突破100万亿,显然,粮本位已经远远无法支撑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而土地本位就不同了,在公有制下全国土地都归国家所有(虽然理论上也有集体土地,但是集体土地禁止交易,在国家征收集体土地时,集体基本没有什么议价能力),土地资源丰富,而且土地价值高,支撑货币发行有相当大的潜力。
现在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个基本常识——目前人民币发行的信用基础是:土地。
为了顺利实现人民币信用基础的转型,90年代,老朱制定了3个关键政策促进土地市场的迅猛发展:
94年分税制
95年土地出让金归地方所有
98年取消福利分房与银行对个人买房提供按揭。
这3个政策建立了这样的逻辑:地方ZF你别指望税收收入了,去卖地皮吧,地皮卖出去后怎么办?盖楼卖给消费者——我已经取消福利分房创造出巨大的“刚需”,也让银行用按揭放大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2002年——2012年
是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10年
是人民币发行最快的10年
是土地市场最红火的10年
是房市发展最快的10年
为什么人民币10年增发6倍,超过GDP2倍却没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0年ZF释放了价值数十万亿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盖了数十万亿的房子,土地+房产吸纳了超发的货币。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当ZF释放了数十万亿的土地+数十万亿的房子(巨额的物资)后,如果不发行巨额的货币,市场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发展就无法持续。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在公有制背景下货币是以国家全部资源为支撑。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ZF货币发行潜力远超过资本主义经济体,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也远超过资本主义经济体。
典型案例:前苏联崩溃后,卢布信用也突然崩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货币发行的公有制基础被抽走了(国家大部分资源私有化了,无法给货币提供支撑)。
再说说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国是非完全市场经济,是对关键要素(资源、资金)管制背景下的市场经济,这种管制或者国家直接控制或者通过国有企业垄断控制,这一方面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形成一种独特的利益链——越靠近要素的产业利润越高(这种管制也是权力能够寻租的体制基础)。
在这种管制体制下,土地市场化就成了货币发行的最主要的基础。
现在我们得到第一个结论:人民币的发行基础是土地。土地市场化(土地释放)的过程也是人民币增发的过程。只要ZF还有足够的土地出售,同时资本市场也愿意购买土地,人民币的信用就有可靠的保证。在这个意义上,只要ZF不断释放土地,货币增发就是一种必然。而且这种增发不会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