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的一生要办多少个证?准生证-出生证-独生证-身份证-学生证-团员证-党员证-学位证-毕业证-暂住证-结婚证-房产证-驾驶证-行驶证-健康证-工作证-医保证-下岗证-事业证-上岗证-资格证-荣誉证-通行证-退休证-老人证-死亡证-……
办证感受:跑断腿,磨破嘴,受了罪。耽误了时间,浪费了钱财。
举例:一位想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写道“我在老家包了几亩地搞种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可是工商所说停电1年了,不给办理,说让我自己去找局长。”
另一位花了半年时间也没办下身份证的原因是“照相设备严重老化,办证工作人员疲沓”。
还有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员,办理结婚证,准生证,户口等等相关问题时,都要请上好一阵的假期,回老家办理各种手续,两个地方来回跑,花了钱,磨破了嘴,加上工作人员刁难,事还未必办得下来,让人苦不堪言,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长期停电”也好,“设备老化、人员疲沓”也好,陆续进入创业期、生育期的新生代打工群体所遭遇的“办证难”、“办照难”,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一个个亟需打通的环节。现代社会,政府部门能通过自身效率的提升,成倍地扩展社会运行效率。相反,如果部门间政策衔接不合理,缺乏主动沟通协调的能力,各种折腾人的“办证难”就会随之产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部分基层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不仅加剧着社会效率的流失,更是让办事群众苦不堪言。
同时应该看到,“办证难”的背后,凸显了一些基于户籍制度的审核措施滞后于快速城镇化进程的现状。据统计,我国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已接近20%。在大批外出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背景中,一些在原本制度中属于特例的事项,越来越多地在行政实践中出现,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在人口频繁流动,一些审核流程和职能设计,已经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沦为一种形式上的“公文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部门因时而动,通过技术和制度上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应对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其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真谛,也正是体现在这样一个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行政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