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来,中国南北连续发生3起医疗暴力事件,10月21日,广州广医二院3名医生被打伤;24日,北京120急救车组在一起救护过程中医生被打伤、司机髌骨骨折;25日,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这不仅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来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面对这一桩又一桩的医院血案,我们是否应该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让医生和病人如此对立?
为何医患关系恶化到如此地步?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如今患者杀医,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而患者辱骂或殴打医生的事件,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发生着。中国医者,人人自危。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需要在心里提醒自己: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尽管此刻彬彬有礼,但下一秒钟就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轻则把自己告上法庭,重则结果自己的性命。
医患曾是社会里最亲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但为何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变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医生和患者之间之为何“互不信任、互不理解”,原因之一就是当下医患已部分异化为一种金钱交易关系。病人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把病看好,而在前一轮医改中,政府已经把医院推向市场,过度市场化,势必偏离了医院的公益本性;在一些医生眼中,病人异化为一张张“缴费单”。
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医院里人满为患,排长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高昂的医疗费压得患者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能不紧张吗?其次,医疗腐败损害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药价依然虚高,药品从出厂价到患者手上,价格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与此同时,医生收药品回扣、收红包,医药代表曝光医药用品进入医院的攻关内幕等负面丑闻不断,让整个医疗行业和医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一落千丈。最后,是部分医生的素质不高、医德缺失,态度恶劣,不愿与患者耐心沟通,成为压垮医患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何让医生活得更有尊严?
这些都让中国年轻一代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职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据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他们常常自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医学生学的比别人多,花的时间比别人长,从5年本科到3年硕士,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人家三十而立,而医生三十岁才刚刚起步。然在即便如此,他们不仅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还要在一起起杀医血案中评估自己的职业风险。
如何让医生活得更有尊严?医务人员与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有理由以合法的形式拿到合理的报酬。但全世界的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目前,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严重偏低,而药品、耗材价格却普遍虚高。医生付出的劳动,无法从技术收入中得到补偿,只能从药品和耗材中获得。可以说,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如果医务人员能够拿到合理的报酬,就可以使得医务人员真正成为患者的代理人。这一点与导游颇为相似。过去,旅行社不“养”导游,导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带游客购物并从中“抽成”,导致冲突不断。新实施的《旅游法》禁止强迫购物,要求旅游合同中必须明确导游服务费。导游有了合法的收入,就不会再明目张胆地强迫游客购物了。这说明,只有打通正道,才能堵住邪道。旅游行业如此,医疗行业也不例外。
谁为杀医案频发埋单?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出的“药方”,是让各医院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的额度配置保安。但是,保安终究不是每个医生的贴身保镖,如果医患之间冲突对抗的根本原因没有消除,那么,医生没有安全感的恐慌心理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改善。正如美国媒体“今日美国”关注中国患者杀医现象,并认为我国加强医院保安的举措没作用,必须对医疗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否则解放军也难保医院安全。
一个医患双方都不满意的机制,是不可能维持平衡的,更不能靠加强“安保”压制纠纷。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投入,让医疗不再“市场”。现在医疗投入仍严重不足。中国的公共医疗投入占财政的比例才百分之四点几,这个比例太低了。由于政府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公立医院不得不自行创收维持,许多医疗机构的补偿渠道基本上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来支撑。医改强调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但是公益性的主体应该是政府,医院只是公益性的载体。政府作为公益性的主体投入不足,就把矛盾下放到了医院。
毫无疑问,医生和患者,本该处在同一战壕,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只有医生人身安全了,病患才有尊严可言。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对病患没有一丝好处,只能使得医生胆子越来越小,为自我保护,检查越来越细,既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延误治疗时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加速推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拓宽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解决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相对匮乏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和谐。(文/风青杨)
版权声明
网络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报纸杂志用稿需微博私信取得授权。侵权必究法律责任!
新浪微博:@风青杨V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人微信帐号:fengqingyang8964 (风青杨)
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风青杨时评(手机订阅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