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模式”看“模式怪圈”
  乔志峰
  APEC期间北京将参照“奥运模式”进行大气治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怀柔雁栖湖举行。会议期间,北京将参照“奥运模式”,跟周边省市开展联防联控,采取限制污染物排放或限产等措施。(4月8日《新京报》)
  2008年奥运会期间,环保部与北京市政府牵头,会同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省等省区市及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北京采取部分机动车限行、停止在施工地污染工序、重点企业限排等措施,天津和河北部分地区也相应采取部分临时减排措施。是谓“奥运模式”。一方面,该模式效果显著、立竿见影——2008年奥运期间的北京蓝天让人印象深刻,从8月8日至24日奥运会召开的17天,全市空气质量天天达标,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50%,创造1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而另一方面,该模式对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不仅老百姓为此作出了一些牺牲,由此带来的经济成本和行政成本更是难以统计。同时,其效果也是临时性的,不具备“可持续性”。奥运结束,“奥运模式”退出,空气污染随即反弹,甚至愈演愈烈、演化成“十面霾伏”的严重局面。恰如专家所言,“奥运模式”不可能作为常态化方式。要治理大气,还是要采取常态化的、健康的治理措施。
  其实,类似于“奥运模式”的“XX模式”,在不少领域都存在。例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中非论坛模式”:2006年11月中非论坛期间,北京虽未对私家车采取任何限行措施,但封存了中央单位50%公车,市属单位、外省市驻京机构80%公车。公车封存总量达49万辆。再比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两会定点采购模式”:2009年有媒体报道,为保障“两会”期间的食品安全,卫生系统制订了公共卫生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通过定点采购食品、菜肉留样等措施,重点加强人禽流感的防控工作。60名卫监人员进驻到28家食品原材料及供应商的单位中,对食品源头进行定点检查,同时,所有食品进行定点采购,对直接入口的食品也会进行严格检测。这些模式的效果也都是相当的显著:通过封存公车等措施,中非论坛期间,拥堵路段明显减少,长安街平均车速比前一周提高了20.5%;二、三、四环路平均车速分别为每小时49.3公里、49公里、65.7公里,分别比前一周提高了8.6公里、4.4公里、5公里;而万众瞩目的“两会”,食品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从未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只不过,不管是“中非论坛模式”还是“两会定点采购模式”,都难逃跟“奥运模式”相同的局限性——“中非论坛模式”叫停,交通立马堵成一锅粥;“两会定点采购模式”也未能推广到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食品安全事故并未从此绝迹。局部的、临时性的改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倒可能放任问题恶化。或许我们可以称这种现象为“模式怪圈”。
  在特殊时期、特定领域,采取一些有特色的“模式”,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奥运和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中非论坛期间的交通状况、“两会”期间的食品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着“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候还关乎“国家形象”,岂能不引起足够重视、抓紧抓好呢。只不过还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不管是这“模式”还是那“模式”,其实都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只能“保一时”,无法“保一世”。更何况,为了“保一时”,很可能还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有“得不偿失”之嫌。并且,各种各样的“特色模式”层出不穷,正说明某些领域问题之多、之严重。试想,假如空气污染不严重,又怎会有“奥运模式”横空出世,且每逢重大活动就会被拎出来用一用?难道除了“奥运模式”,治理大气就没有其他更有效、更持久的方式了吗?
  “特色模式”治标不治本,难免会陷入“模式怪圈”难以自拔。或许,某些“模式”的出台,原本就没打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不过为了“解燃眉之急”、应付差事罢了。缺乏长期规划和长效机制的短视行为,客观上助长了某些乱象的泛滥和蔓延;而种种乱象的久治不愈,又造成了某些地方和某些官员的“模式依赖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成为常态。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怪圈”?要想走出“模式怪圈”、根除“模式依赖症”,必须从改变政府和官员的执政理念开始——是要一时的面子和政绩,还是要可持续性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重大活动”顺利进行很重要,而保证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安全健康同样很重要。